一、常见的就业陷阱
(一)网络陷阱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求职”已成为广大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但有些不法分子却设下陷阱,例如“出售个人信息牟利”“过期信息贻误求职佳期”“假招聘搜罗目标”等网络陷阱。
(二)中介陷阱
通过中介公司找工作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无疑是一种便捷的求职途径。但一些不法分子也注意到了这个牟利途径。
(三)押金陷阱
一些公司以高工资、低门槛为诱饵,利用实习生求职心切的心理,索要各种风险“押金”,签约后又以种种理由迫使实习生“违约”,以达到侵吞“押金”的目的。
(四)工资陷阱
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工资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条件。但毕业生对工资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数字上,这正好掉进不法分子的陷阱中。毕业生还应注意福利、保险、奖金等是否已经一并包含在内,再理性地审视和衡量,不能被所谓的“高工资”冲昏头脑。
(五)传销陷阱
传销是一种违法行为。传销人员骗取毕业生信任,以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交纳一定的费用取得加入资格,许多应届生纷纷走入陷阱,最终悔恨交加。这种违法行为,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六)合同陷阱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刚毕业的学生要提高警惕。签订合同时,一定要谨慎思考,全面考虑,避免落人口头合同、掉入霸王合同的陷阱。
(七)试用陷阱
试用陷阱是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陷阱。试用陷阱通常有单方面延长试用期,试用期“永远”不合格,试用期不缴纳“三险一金”等。
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择业,端正求职态度
求职的正确态度是既不眼高手低,也不过于自卑,应当端正态度,正确评估自己,合理择业。
初 审:于 强
复 审:梁 帆
终 审:刘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