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急救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培养 / 急救教育培训
牡丹江大学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 医护学院 日期: 2023/11/29 点击次数:

         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21〕7号)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43号)要求,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急救教育行动,在校园内普及强化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学校急救教育,维护群众生命健康,为社会培养乐于施救、敢于施救、善于施救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积极稳妥地推进牡丹江大学急救教育试点工作。

一、总体要求

以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为核心,以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为重点,以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为目标,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深入开展学校急救知识普及、急救设施配备、急救技能培训等工作,探索校园急救技能证书试点建设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急救教育经验做法,推动学校强化急救教育。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工作机制

学校将统筹部署推进试点工作,依托试点学校与红十字会成立协作组,调研指导试点学校急救教育工作,开展市内、省内协作和跨省份交流,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二)建设培训基地

2021年学校启动“互联网+智慧照护服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按照国家“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十四五”健康中国战略与适应老年社会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学校在满足教学需求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牡丹江大学医护学院的专业优势,结合现有的“五进志愿服务工程”,面向校内外积极开展急诊急救普及工作。增建“互联网+智慧养老护理综合实训基地”包括医养健康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国际介护技能实训、成人急救实训室等占地面积16379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米,2023年底投入使用。其中成人急救实训室配有网络化急救医学情景仿真训练系统(教师机)1套,网络化急救医学情景仿真训练系统(学生机)10套,急救用模拟仿真人20套,总价值968300元。成人急救实训室分为三个功能区:健康科普宣教区、基础生命支持培训区、急诊急救专业技能培训区。

(三)组建导师团队

学校积极与红十字会、本地区护理行业急救教育专家联系,建立急救自救工作委员会,定期邀请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急救培训经验的专家来我校做专业指导,针对急诊急救培训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评价体系、探索构建急救教育等进行专业研讨。

(四)建强志愿者团队

急救工作室组织研制《急救教育培训师技术规范》,组织培训导师团队在此框架下培养培训师师资队伍10人,由导师团队及培训师共同培训学生志愿者团队成员,由此辐射全校师生。学校立足龙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急救知识的普及做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五)开展学生培训

1.普及校园急救知识开展校内学生培训。一是建立以实训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为重要载体、以日常教育为基础的急救教育推进机制。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对校园常见的气道异物梗阻等紧急救护,创伤出血与止血、关节脱位与扭伤等创伤救护,淹溺、烧烫伤、中暑等意外伤害,火灾、地震、踩踏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教育。二是利用学生军训、体育与健康课、学生社会实践等渠道开展学生急救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每年至少培训1000名学生。组织开展学生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展示活动。重点针对学校的校医、体育与健康课教师、班主任等教职员工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鼓励支持师生通过应急救护培训取得相关证书。对取得救护员证书的校医、体育与健康课教师、班主任等开展救护师资培训,培训合格的师资在军训期间等对学生进行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培训,提高学生避险、救护技能。三是学校积极开展校外的急救培训服务,并将应急救护相关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系统

2.开展校外急救培训。以“服务社会、增进健康、救助生命”为活动目标,将健康维护、健康教育、健康责任传递社会,将生命危急时刻的应对措施普及推广。

一是以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在校内成立心肺复苏

“黄金四分钟”工作室,工作室的老师面向社会人员随时进行开展急救知识与心肺复苏培训,在学生中成立校内“黄金四分钟”社团,社团成员利用节假日在市区人群密集场所开展急救知识与心肺复苏培训。

二是在培训师中组建“生命救援队”,走出校门走进大学、企业、社区、机关、乡村进行急救知识与心肺复苏培训。

“走进校园”——面向教师、学生宣传培训CPR技术

“走进企业”——面向企业工作人员宣传培训CPR技术

“走进社区”——面向百姓宣传培训CPR技术

“走进机关”——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宣传培训CPR技术

“走进乡村”——面向村民宣传培训CPR技术

三是通过全面打造社区文化教育中心,创建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互动学习平台,深入社区交流,动员号召有积极意愿的人群参与学习,积极开展各项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社区急救知识培训,加强自救互救知识培训力争每年培训1000人次。

通过开展培训,强化全民心肺复苏理论知识,人人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在社会上营造“人人学急救,个个会急救”的良好氛围,使百姓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六)健全证书体系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等专业机构已有培训证书,聘请有条件的省份会同试点工作办公室探索开发校园急救技能证书。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将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急救教育试点工作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保障工作顺利有效进行。

 长:吕桂军  牡丹江大学校长

副组长:孟中媛  牡丹江大学副校长

    牡丹江大学医护学院院长

 员:曹延华、董继伟、张浩然、张冰岩、于群枫、张建英、刘莹、陈爽、刘欣欣、王双艳、赵林林王美鑫。

(二)强化条件保障

试点工作办公室将动员急救设施设备企业,支持学校配备足用、实用、适用的校园急救设施设备。动员国内外急救领域优质资源,协助开展急救培训导师和培训师培训。学校在政策、资金、项目和课题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学校通过宣传海报、广播、报刊等方式,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为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下的救援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同时,广泛开展学校急救教育公益宣传,推广学校急救教育典型案例,普及急救教育知识,提高师生急救意识,营造良好的急救教育氛围。

四、工作计划

1.急救基地建设及动员启动阶段——2023年11-12月

确定急救教育室的建设地点和器材配备,对急救教育室进行布置。招聘急救志愿者,本着自愿报名原则,选拔拥有急救常识的志愿者。

2.制订培训课程计划——2024年1-2月

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对于急救教育应该进行适当的安排。为了便于师生接受,可以将急救知识融入到体育或者生命科学的相关课程中去。普及校园急救知识。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为重要载体、以日常教育为基础的急救教育推进机制。

3.教师培训——2024年3--6月

在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开展教师的相关培训,建立培训导师团队。普及急救教育知识,进行急救常识科普,提高教师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增强教师在授课讲解时的应用能力定期召开统筹协调会议,不断改进工作,组织各部门科学、务实的开展工作计划,不断推进急救教育室的建设和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展。

4.急救培训班——2024年7--12月

1面向学生志愿者团队开展急救技能的培训班,采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开展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如何处置大面积出血等实用课程组织全体师生进行应急演练,加强师生自救、互救的意识加强师生急救教育,培训师生进行急救开展急救演习,组织各班级、各部门举行急救知识竞赛

2学校可以在课余时间设置实践活动,组织现场演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急救的技能。例如召集志愿者教师、校医、学生共同参与模拟演习,让学生通过参与演练来掌握急救的相关技能。培训合格的师在军训期间对学生进行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培训,提高学生避险、救护技能。

5.与社会团体合作——2025年1--6月

学校主动与社会团体进行合作,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积极开展急救教育的宣传工作。针对常见的生活伤害事故,搭建知识平台,提高全民应急处理的积极性。

6.与社区、乡村合作——2025年7--12月

学校组织教师、学生志愿者进社区、进乡村进行急救知识的宣传,根据本地区医疗资源、民众健康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普及急救常识,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广大市民的急救应对能力,增强公众对急救的意识和信心,提高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和水平。

 

 

 

                              牡丹江大学

                               2023年11月29日



初 审:于 强

复 审:梁 帆

终 审:刘 爽